你的位置: 首页>来访者园地>问题回复
    吴谢宇谈作案细节,称妈妈像死前林黛玉,杀她是「想让她解脱」,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的自我剖析?
    编辑:南京心理咨询 来源:www.sos900.com 发布时间:2021-01-23 09:29:04

    回答:




    又一个“充满希望的知识分子家庭”的牺牲者

    当这种事件发生时,有多少人正在谴责这个孩子,同情着那个逝去的妈妈。可是,你不觉得这个孩子才是最最可怜的吗?难道他不是整个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吗?


    当我们谴责这个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的吗?


    我们经常习惯于只看到果,那因呢?吴谢宇不过是一个果罢了,那果是如何长成的呢?是播的什么种?谁施的肥?谁浇的水?这些材料都是有利于果成长的吗?如果我们永远只看到果,而不去找因,未来将有更多这样的果。


    虽然,这个曾经的北大高材生说,他是为了“母亲解脱”才杀死了她的,这是否是真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那就是在他杀死自己母亲的时候,根本没有怜悯之心和同情之心。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来,这位母亲对于孩子的关爱非常少。吴谢宇说:“爸爸就是家”,在成长历程中,父亲吴志坚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他人的印象中,吴志坚经常鼓励和陪伴吴谢宇。正是在这样一位在缺少母爱下长大的孩子,在将哑铃砸向自己的亲生母亲头颅的时候,才没有任何怜悯之心和心疼之感。那个时候的他,就只是一个躯壳


    文章中说道:“孩子优秀、父亲是国企领导、母亲是中学老师。在不少人看来,吴谢宇家曾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知识分子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结构中的孩子,似乎更容易出现问题。好像现在有一种现象,老师的孩子似乎更容易出问题。


    前段时间,南京那位被自己儿子杀死的母亲,也是一位老师。前些年,那位非常优秀的自杀的哈佛女孩的母亲也是一位老师。也许我们作为老师的母亲,有必要好好的去审视一下自己,是什么导致了这样一个母亲群体的孩子更容易出问题。或者说,为什么老师的孩子更容易走极端,或者罹患抑郁症(当然不代表所有老师的孩子)。


    “吴谢宇从小就知道,念书好可以让他的父母感到骄傲、有面子,所以他就努力念书。他至今还记得,有一次,他考了年级第二名,父母都特别地高兴,‘我可以满足他们的骄傲’。”“而他觉得,自己念书只是为了满足别人,而不是为自己。这种感觉从小时候就有过,他举例说,一次爸爸希望带他去西湖玩儿,‘其实我并不喜欢,但为了满足他们的期待,还是去了’。”


    有多少父母知道,这又是多少孩子内心的真实写照啊!许多孩子都已经把父母、老师的标准内化了,在一直按照父母、老师、学校、社会的要求做久了之后,他们也渐渐失去了自我。所以,对于很多事情,他们是没有感觉的,是麻木的。


    否则,要杀死自己的母亲,怎么能够下得了手呢?


    其实,吴谢宇的心理早就出现问题了,他孤独、疑病、多次试图自杀,但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才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的,许多孩子已经痛苦得自残、自杀了,但父母们仍然视而不见,他们的眼里只有“高考高考高考”。


    很多父母原本是可以预防这样事件的发生的,但是父母们的眼光永远总是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上,聚焦在孩子如何才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上。有多少父母能够去关心一下孩子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呢?


    是的,吴谢宇考取了北京大学。这是多少父母的愿望和理想啊!如今的结果呢?!

    父母们,醒醒吧!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