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段子,关于东坡与佛印的。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 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并未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万物皆佛;心中有屎,万物皆屎。”东坡无言以对。佛家有云:佛心自现。 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外界眼光。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伤痕实验,就揭示了这种现象。专家征集了10名志愿者,在没有镜子的房间,让专业化妆师们给他们化上丑陋、狰狞、邪恶的、血肉模糊的伤疤。伤疤在左脸,很长,很大,几乎毁坏了一个人的面容。妆化好后,志愿者们被允许看了一下镜子。看完之后,镜子就被拿走了。接着,化妆师对志愿者说:现在我们定一下妆! 但实际上,化妆师并没有定妆,而是擦拭掉了妆容,使每个人都恢复了原貌。志愿者对此毫不知情。大家仍然以为,自己脸上还带着触目惊心的伤痕。
然后,他们被派往医院候诊室,装成等待治疗的病人。任务无他,就是观察人们对其的反应。当志愿者们返回,无一例外地充满愤怒。他们义愤填膺地表示,人们比以往更粗鲁,更无理,更不友好!
A说:“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她都没看看她自己,那么胖,那么丑!”
B说:“现在的人真是缺乏同情心。本来有一个中年男子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的,没一会,他就赶紧拍屁股走开了。我脸上不就是有一块疤吗?至于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我啊?这样的人,很可恶!”
志愿者们的反应,令心理学家们很吃惊。他们没想到:人们的自我觉知,竟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对外界的判断,和对他人的感受。说穿了,就是一个人内心怎么看待自我,就会将这种内在心理,进行外在化。以为他人也如此看待自己,结果做出错误的评价,导致误解和偏见,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学家告诉你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投射效应。投射效应简单说,就是你将你自己的情感,冲动,愿望归结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扭曲了你对这个人的看法。
自我投射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
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一个妈妈对现实充满恐惧,就会将这种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觉得他吃糖马上会蛀牙,上幼儿园可能就会遭遇可怕的事……
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比如,有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再比如,一个妻子内心缺乏安全感,就会将这种匮乏,投射到丈夫身上,觉得危机四伏,他晚归可能是正在做不好的事情,他没接手机是因为对自己心生厌倦,他沉默不语是因为不屑于自己……
一般说来,投射作用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
1. 对方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等与自己相同。人们总是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认为同一个群体的人总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在认识和评价与自己同属一个群体的人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是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到的信息来判断,而是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别人身上;另外,人们总是喜欢评价与自己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人,总是习惯于与这些人进行比较,但是,人们又不希望在比较中自己总是落败,处于不利之地,而投射作用在此正好起了一个保护作用,把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和别人就都一样了,没有什么区别,自己不错,别人也好不了。
2. 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的时候,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就会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这些恶习或观念。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自己因为临阵逃脱而觉得难堪,是怯懦的表现,心理很不舒服,突然发现别人比自己逃得更远,便大肆嘲笑,以减轻自己心里的不安。这时候,投射作用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这样做可以保证个人心灵的安宁,但往往影响自己对人和事的正确判断。在这种时候,人们更喜欢把自己所具有的那些不好的特征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或者比自己强得多的人身上,这样一来,心里的不安就会大减,因为名人尚且不可避免地具有这些特征呢,何况我一个无名小卒?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由于人有一定的共同性,有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不考虑个体差异,胡乱的投射一番,就会出现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错误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丝毫不顾忌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子女身上……
我们得记住,人与人之间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投射效应过于严重,总是以已度人,那么我们将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就像伤疤实验里,志愿者们心中有一道伤疤,于是以为来来往往的人,都在盯着自己的伤疤,并厌恶自己的伤疤。其实,伤疤并不存在。看法只存在你的心中。即使无法做到,也请理性地自我觉知,不夸大,不渲染,就事论事,看清许多烦恼只是臆测,许多焦虑源于投射,那么,许多恐惧都会土崩瓦解,而你重新自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