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来访者园地>好文分享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编辑:南京心理咨询 来源:www.sos900.com 发布时间:2017-06-02 11:22:48
    究竟该如何爱孩子才能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爱孩子是一门学问,所有的父母都宣称爱孩子,但是,真正懂得如何爱孩子、又有能力爱的父母,却是少之甚少。而这一切,都需要从成人的自我成长说起。

    曾经看过一篇《家长的境界》是这样描述的。
    第一个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

    第二个境界
    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

    第三个境界
    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于跟风一样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第四个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他们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症状及其原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

    第五个境界
    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因为他们明白,“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切家庭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最高境界: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想要成为“足够好”的父母的确不容易。其实,要想真正地爱孩子,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我把“爱自己”也分成了四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舍得给自己花钱,让自己吃好穿好,以为这样就是对自己好。

    第二个境界舍得花时间给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三个境界开始思考和分析自己是如何成为了今天的自己,以后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提升和自己相处的能力,尊重自己的内在需求。

    第四个境界真正开启了自我探索和疗愈的内在空间,看到自己内心的匮乏却不急着批判或修正自己,而是试着接纳,关爱并疗愈过去那个不曾被真正看到的受伤的内在小孩。

    第五个境界看到和欣赏自己是这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个体,活在当下,集喜悦和爱于一身,成为他人的一面镜子,感染着身边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个妈妈都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这点不容置疑。自有人类以来,在养育孩子上,女人就比男人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女人也发展出了更多适合这一需要的能力:更感性、更细腻,更愿意付出……现代社会,随着女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女人在外面和男人一样辛苦工作,但回到家还要投入另一个战场:照顾家庭,照顾孩子。


    都市的清晨,妈妈带着孩子急匆匆赶路的场景到处可见;黄昏,领着孩子,提着大包小包、水果蔬菜回家的妈妈们的身影也是一道随处可见的风景;周末,和孩子一起奔波于各种特长班、辅导班,鞍前马后服务的还是那些辛勤的妈妈们;很多妈妈给自己买的都是打折的衣服,给老公、孩子的装扮却是一直走在潮流的前面;饭桌上吃不了的饭菜从不舍得倒掉,全都收进了自己的胃里……


    妈妈们在一起的地方,听到最多的是这样的感叹:


    结婚有了孩子后我就没了自己的时间!


    你看看,自从生了孩子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


    我和同学、朋友都很长时间不联系了!


    我很久都没去逛街了!


    我整个人全变了,都不像我了!


    如果,所有的付出能换回家庭的幸福也值了,可常常事与愿违,辛苦一场,孩子却并不领情,成绩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更糟糕的是亲子关系也不如预期,孩子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你说,你成了他最熟悉的陌生人。由于过度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你和伴侣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似乎不如以前那么亲密了……


    妈妈们开始迷惑了: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我那样爱他们,爱这个家,爱错了吗?


    爱是什么?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情感;爱是“给予”,是自我付出,并不期待等值的交换。能去爱别人的人需要有强大的心理能量,就像太阳。而一个一直为别人付出、一直爱别人的人,同样也需要源源不断地获得爱。可是,这些爱从哪里来?妈妈们往往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老公和孩子身上,却看不到对自己将来更重要、更可靠的一个人,那就是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爱、不会爱的人,又怎能好好地爱别人?


    你爱过自己吗?你细心地照顾过自己吗?你关注过你的喜怒哀乐吗?你的需要、你的渴望是什么?你想过要主动去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吗?


    没有,你一直在付出,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来换回这一切。


    人,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自身匮乏的时候,就特别希望从别人身上来要。比如,我们自身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带给我们安全感;我们缺乏爱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人能爱我们;我们缺乏心理营养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人能照顾我们。而我们每个人又会通过自己的模式来满足这些需要,比如有的人比较厉害,他会去指责和抱怨;有的人比较善良,索取的方式就会比较隐性,通过“对你好”来达到“你对我好”的目的。


    这样的爱都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当你的付出无法换来你想得到的一切,你就会感到无奈、无助、伤心和失望,于是,很多妈妈会产生情绪问题,全职妈妈们更严重。如果这个妈妈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就会给家庭,特别是给孩子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妈妈的情绪是否稳定,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妈妈的训斥、指责,不分场合爱发火,甚至暴打孩子,把孩子当出气筒,会使孩子在承受身心打击的同时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内心就会匮乏爱,就会无法控制情绪。所以我们从根本上要管理的不是情绪,而是自爱。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必然会带着爱去理解和尊重别人而不是情绪。


    相反,内心匮乏爱的人,越要本能地更用力地去抓孩子和老公,抓的力量有多大,他们往外挣脱的力量就会有多大,也就是说,我们的“爱”已变成了控制。


    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妈妈对孩子的爱。妈妈真正成功的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自己和孩子的独立才是真爱,是一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同样,夫妻之间也要保持适度的个人空间,那些对老公、孩子管得过多过细的妈妈们要常常想一想:我做这些是人家需要的,还是我自己需要呢?


    爱自己就是要先满足自己内心对爱的需要,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内心的匮乏用自我接纳,把自我关注喂得饱饱的。“杯满自溢”,当你的内心充满了爱,你就不会再去要求他人来补偿你,你才能放手,拥有轻松的关系。


    爱自己,从做自己的好父母开始。


    人们内心,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内在小孩是脆弱的,他经常会感到无助,需要人来滋养和照顾,需要别人接纳他的无理取闹。小孩子有这种特权,他可以堂而皇之地索取妈妈的照顾,要求妈妈接受他的无理取闹,当妈妈接纳他的时候他能感觉到爱。


    人长大了后自己是可以给自己的“内在小孩”做这个好父母的。对自己温和而坚持,无条件地接纳认可自己,欣赏自己,包容自己的不完美,与自己的心灵连接沟通,同时照顾满足自己的需要,滋养自己。


    学会表达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


    爱自己,就不能忽略自己的感受,多去正常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要,而不是指责和抱怨。学习正确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尤其是面对孩子时,做个情绪乐观稳定的妈妈。


    学会放手。


    对家庭事务、对老公和孩子适当地放手,一家人一起分担家务,每个人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给自己减负,要留出时间来给自己,安排属于自己的活动,聚会、逛街、旅游,让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更丰富。同时,你腾出了空间,丈夫和孩子才有了空间来展示自己对家庭的作用和对家庭的责任。家就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了。


    除此之外,音乐、阅读、冥想、大自然,经常与乐观积极的人在一起,这些都能帮助我们爱自己,带给我们正向能量,产生和自己内在的联结。平时不管多忙,也要在心里留一片空间给自己,在那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读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样的事情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美好感受,让自己的内心更有力量。


    当我们能够做到自己爱自己的时候,真的会有奇迹发生。你会发现你做得少了,而老公和孩子却与你更亲近了,家庭更和睦了,生活也更美好了!


    妈妈们,从这一刻起,经常问问自己的内心吧:最亲爱的我,你好吗?我该怎样去爱你呢?


    因为,只有懂得了爱自己,才能真正爱我们的孩子。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