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来访者园地>好文分享
    假装甘愿的你,怎能不失控
    编辑:南京心理咨询 来源:www.sos900.com 发布时间:2017-04-10 12:04:14

    某个角度来说,人的情绪也遵守某种「能量守恒定律」,如果无法有效的排遣情绪,情绪会在心中流窜。

    并不会因为我们一时半刻忍住脾气,这股或哀怨、或悲伤、或愤怒等负面情绪,就会没来由的消逝。

    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DonaldWinnicott)在《游戏与现实》(PlayingandReality)一书中阐释,每个个体在认识这个外在世界,以及世界中的所有客观事物,在「幻觉」「现实」之间,有一个「第三地带」

    这个第三地带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从倾向幻觉走向接纳现实,很重要的缓冲地带。

    有些人在缓冲地带的适应时间太短,就会导致一下子幻想破裂,对现实绝望。

    有些人在缓冲地带停留在久,很可能就无法随着年纪增长,社会化的要求渐增,得到对于现实的充分理解与认识,进而参与现实世界的活动。

    譬如孩子对世界,原先充满「我是全能的」的幻觉,以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自己的一部分,都受自己的意志控制。

    逐渐地,我们理解什么是现实,好知道如何在现实中相处。

    所以有天当我们哭泣,也不会有人给我们送上吃的,我们知道自己找吃的。

    然后我们逐渐的不再用哭泣去作为索求的方式,我们在社会中,发展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觅食方式,好比各种对应我们个性与专长的工作。


    『没有疏导的情绪,

    终将化为情绪的火药』

    宣泄不了的情绪,停留在我们内心的第三地带,第三地带十分宽广,并非意识能全然领略与控制。

    无意识中潜藏的自卑、愤怒与各种负面情绪,有时会不经意的渗透出来。

    譬如以小罗为例,每次花钱都会引发他对阿枣的愤怒、生存的恐惧,以及说不出口的那些话,诸如「我们不能各付各的吗?」、「操!一直存不了钱,以后日子怎么过?我可不像妳家里有房啊!」……

    然后小罗对阿枣就会越来越不耐烦,因为每次见面就要做他不想做的事,花他不想花的钱。所以还没有到花钱的时候,他已经压抑不了「幻觉」中可能发生的花钱场景,提前带出愤怒。

    还没约会,他就开始忍耐,忍耐不要生气。

    约会后,他的负面情绪随着事件到来而达到顶点。可能他已经压抑不了内心的情绪,阿枣也察觉到他的不爽,可是小罗不承认自己生气,还以为自己伪装的很好。

    然后在约会以外的时间,小罗爆发,第三地带中那些负面情绪的洪水奔腾而出。

    对他来说,现实太残酷,或者换个角度说,小罗的第三世界不足以作为现实与幻想破灭的缓冲。

    这也说明为什么当一个人生气,第一个想毁掉的是自己最亲近的东西。撕毁自己画作的画家、或者像小罗一样砸毁自己乐器的音乐人。

    因为当我们毁掉我们最在乎的东西,尤其是我们带有最大幻觉的东西,「想要成名」、「想要成功」的画作或乐器,彷佛在自杀。

    自杀取消了我们存在的一切可能,进而使我们有一种解脱的幻觉。

    「我不再是那个贫穷的音乐家了!」、「我不再是那个没有才华的画家了!」,当我们不再是那个「连自己都失望的自己」,彷佛内心得以轻松。

    但这其实正是一种幻觉与现实强力碰撞的结果,我们的第三世界非但不是连接幻觉与现实的桥梁,也不是两者的缓冲地带,反倒成为牵引彼此碰撞的黑洞。


    『电影《夜行动物》:什么是成熟?』

    我想起另一个例子。

    去年有部电影叫《夜行动物》(NocturnalAnimals),讲述一位默默无闻的作家和白富美相恋,结婚。

    结婚前,白富美的妈妈告诉女儿不要嫁给这个生活条件差的男人。

    白富美不听,嫁给作家。

    过两年,她后悔了,最后和门当户对的男人外遇,甚至打掉作家的孩子,之后两人离婚。

    离婚十九年后,白富美收到前夫寄来的小说稿子,一本叫《夜行动物》的小说,小说谈的是一家三口出行,遭遇暴徒,男主角为了给被奸杀的妻女报仇,最后自己跟歹徒同归于尽的故事。

    当白富美阅读这本小说,她感受到了当年自己在作家身上造成的创伤,她外遇、堕胎,就像小说中被死亡的妻子和孩子。

    《夜行动物》中的作家,就像现实中的小罗。他懦弱,但他没有能力去抵挡自己的懦弱,他的内心太弱小了,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养分,就像许多早早出社会的孩子,过早迎接太多的现实。

    心理学家佛洛伊德(Freud)在《一个幻觉的未来》(DieZukunfteinerIllusion)中,谈到一个人的成熟度,就是这个人「接纳未来,将幻觉转化为生存动力」的能力

    成熟的人同样有理想,但他们不会把理想和现实拉得很开,而是能让现实理想接轨。

    所以当现实受挫,成熟的人在现实中找方法,而不是将现实的挫折视为理想的破灭,因为实现理想不能靠幻觉,而得靠现实中的具体行动。

    砸毁乐器的小罗,砸毁的行动不是实现理想的行动,而是理想破灭的宣泄。

    换个角度来说,对现实失望,并且对现实无计可施,就只好拿理想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少不到无计可施的东西,作为发泄的对象。

    回过头来,假装甘愿若是造成后续强大的悲愤等负面情绪,从佛洛伊德与温尼科特的理论来说,或许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拿现实受挫,却又无处发泄的情绪,发泄在幻想出来的对象上。

    那可能是小罗的吉他,或是任何一个人身边的一个碗、一个杯子,或是打在某个人身上的一拳一脚。


    『结语:仇恨的幻觉比温柔乡还可怕』

    现实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课题跟甘愿有关,一个是「面对失去」,另一个是「面对自卑」

    隐忍不甘愿的情绪,解决不了这两个问题,还会形成一种丑陋的复仇想象。

    譬如有的男人因为自己经济实力不行被抛弃。

    首先,很可能被抛弃的理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因为自卑、脆弱,导致脾气失控,进而引发分手。

    进而,他可能会陷入自己哪天功成名就,抛弃自己的女人将如何如何后悔的想象。

    若能真的依靠仇恨去奋斗,或许还能在成就感中找到生命的出路,最怕的就是沈溺在复仇的想象,却没有生活中任何的推进,有的只是更多的酒精,导致压抑而产生的更多愤怒。

    情绪需要出路,那个出路是第三世界的出路。然而,把情绪埋藏在第三世界,存在一个可怕的风险。

    当第三世界不完全被意识所觉察,这意味着,何时我们的情绪会堆满这个黑暗的地带,蔓延出来成为伤人伤己的暴力,我们并不清楚。这使我们化身为一个社会上的不定时炸弹。

    连结佛洛伊德与温尼科特的理论,所谓的成熟,就是使幻觉与现实达到个体的内在和谐,而这个内在和谐包括我们学会面对失去,并学会和自卑共处

    前者后来成为存在主义学派的重要课题,譬如谈死亡;后者则顺着阿德勒(Adler)的阐发,开展出一系列接纳脆弱与不完美的学说。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