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咨询,虽然到目前为止只做了五六次,但我还是有许多感想的。不知从何谈起,那就从第一次来的时候说吧。
心理咨询是我妈建议我去做的。说实话,当时我并不认为我有什么去的必要,可能当时我对心理咨询了解还不全面,也可能是因为我以前在两个地方都做过一两次的咨询却无甚效果。
在当时我的理解中,心理咨询不过是把自己担忧或纠结的事情倾诉给咨询师,然后咨询师会安慰开导,告诉我们一些其实所有人都懂的道理。所以那时候我会觉得,心理咨询带给我们的帮助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第一次去,若不是我妈连哄带骗地答应我每次给我点“赏金”,我大概是死活不肯出门的。
不过,这次,我觉得似乎有点不一样。
我回去思索了很久这个不一样的地方在何处,大致找出几个原因。其一,这里的心理咨询,不同于别处仅仅注重把苦恼倾诉宣泄出来,更多的是给出一些实用性的方法,来真正解决令人苦恼的问题。其二,这里的咨询方法,不单单停留在意识层面——即“对话”,还有更深层次的引导放松。
我之所以会下定决心把这个咨询做下去,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这种燥怒的状态,会影响我本人的方方面面,包括身体健康,包括注意力和记忆力。而这种状态的成因,也不单单源于情感方面的问题,还源于一些生理问题,比如作息不规律、不运动、不见阳光等等。
我这个人习惯晚睡晚起,平常上学还有所克制,到了假期基本都凌晨三四点睡觉,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在来做这次咨询以前,我并未意识到这样的作息有什么不妥;因为在我的想法中,我睡的时间也不比常人少,睡眠并未缺乏,并不会伤害身体。
实则不然。
老师告诉我,夜里是身体新陈代谢的时间,这样身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长期白天睡觉夜里醒着,晒不到太阳,会导致多巴胺的缺乏。多巴胺是晒太阳之后人体产生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让人情绪愉快。
所以,一般上夜班的人,或者在地下负一二层工作的人,会比白天在地面上班的人情绪不稳定,这句话言之有理,并不是空穴来风。暑假开始的时候我也在一个店里打临时工,上白班的时候,店长一直元气满满,活力四射;到了夜班,店助就明显消极怠工,还时常发脾气。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把它归于两个人的态度问题,但是听了这段关于太阳光的话,才恍然惊觉。
在没有意识到昼夜颠倒的作息会给我带来身体和情绪上的双重影响时,我压根没想改变我的生活习惯,依然每天玩到深夜还乐此不疲。咨询之后,我回家调整,现在慢慢睡得比以前早很多,也能称得上是正常的作息了。
而紧张的情绪带来的影响,也包括肌肉紧张、呼吸急促。以前我的老师在我每次发脾气的时候都要求我做深呼吸,当时我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深呼吸有利于人的放松,试想一个人每天都呼吸很浅很急促,供氧不足,全身肌肉怎么能放松下来呢,情绪又怎么能放松呢?
再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做心理咨询的这几次,每次我都收获了不少东西。
我的矛盾主要来源于我和父母。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产生了,直到我高中之后才压抑不住开始爆发。在一开始曹老师提出「让我改变」的时候,我是非常愤怒的,因为我认为错在我的父母,他们几乎是毁掉了我的前半生;凭什么不让他们改变,却要我一味容让,要我自己改变呢?
但是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多,我对老师当时的那番话有了更深的见解:我自己的路还有很长,改变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开心,而是为我自己负责。前路已矣,纵然怨怼愤怒,也不能改变分毫。我唯一能为自己做的是让我自己变成一个越来越阳光的人,自己选择后半生的路,多年以后也能让自己的孩子不重蹈覆辙。
其实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对是错。有的人一味照搬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殊不知这种方式本身就不尽然对。再以我自己举例子,我爷爷奶奶对我爸爸从小就很严格,注重成绩,常常打骂。我爸爸长大成人后脾气暴躁、人际关系不好,其实从这种教育方式中也能窥见分毫。
如果每一代都没有自己反省、觉悟,只是一味将这种暴力的教育方式代代相传,总有一日矛盾会以无比尖锐的方式显现出来。而更多的所谓平静,其实是矛盾之前的风平浪涌。最可悲的是,很多孩子因为不敢反抗父母,一味忍让,直到抑郁或焦虑,父母都没有察觉丝毫,还在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教子有方。
以前看武侠剧,正派人士训斥反面角色的时候,有一句常见的台词,便是“是非不分,曲直不辨”。当时并不懂得这是什么意思,慢慢长大,才知道了所谓“是非不分”,才是最可怕的事。有一次我跟曹老师说到我和父母的一次吵架,我说到“我忙着出门我妈不拿我的鞋”,老师一句“她为什么一定要帮你拿呢”说的我哑口无言。
生在那样的环境中,由一个懵懂不更事的孩童长起,看见父母由于不帮对方而相互责骂,就认为在自己着急的时候别人来帮忙就是理所应当的事。直到十几年过去了,错误的观念依然在心中根深蒂固,并且丝毫不怀疑这个观念本身就是错的。
这仅仅是其中一个例子。如果父母本身有什么错误的行为,并手把手教给孩子,孩子就会认为那是为人处世无比正确的准则,成为一个真正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人。
何其可怕。
这段时间里我也在慢慢变化,慢慢努力,学着换位思考、控制情绪、学着做操放松身体。比起刚来的时候,我发脾气的次数已然减少了很多,这可能和身体的放松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咨询是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之事。在我看来,心理咨询的意义,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人,而非将自己改造成父母希望见到的样子。很多时候,错得多的一方都是父母;而父母又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
因此,慢慢地收敛脾气,不再耿耿于怀父母对自己过往造成的伤害,而是真正摆脱父母前十几年给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能够走自己的路。